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5.5章 遥执朝政(2 / 2)

酒宴过半之后,高攀龙见叶向高始终没有表态,知道他不赞同自己的观念,不打算同他们一起行事,心中愈发地愤怒起来。他今日来此,本以为叶向高离开中枢,必定心中极为不快,只要自己大力相劝,一定能否劝服他按照自己的方法而为。岂料叶向高已经失去了雄心壮志,对重返朝廷一事已是漠不关心。

高攀龙心中冷笑,赵南星当年果然没有说错,叶向高就是一个见风使舵、胆小反复的小人,于是转向他说道:“既然首辅大人打算回乡颐养天年,享受含饴弄孙之乐,那么我们就不打扰首辅了,告辞!”说着就起身准备离去。

“云从兄!”叶向高一双老眼忽然变得一片挚诚,对着高攀龙说道,“江南风景秀丽,你在朝中操劳半生,正可与家人同享天伦之乐,何苦……”

高攀龙一挥袖,打断他道:“你毋须再言了,事情大有可为,我岂会如你般退避?我们走!”站起身来,带头往楼梯那边而去。

高攀龙一起身,周顺昌、钟不离等人也站了起来,对叶向高拱手先行告退。

高攀龙走到楼梯口,忽然转过身来对着张溥说道:“乾度不是一直想要在无锡开设讲学书堂么?今日钟先生在此,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张缚闻言一阵犹豫,高攀龙如此作为,无疑是叫他们当庭而去,这可是十分没有礼数的行为,可是,为了能够将应社发扬光大,广结同辈,在无锡开设书堂,是他们的心中宏愿,如今高攀龙、钟不离能够帮到他们,这让他感到十分心动。

见他犹豫,钟不离适时来了一句,“应社复古之学,本人也是十分向往的,倘若先生能来南京讲学,本人必让犬子拜投先生门下,随先生学习经义之术。”

这句话就更有诱惑力了,张溥已经按捺不下,和杨廷枢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就起身向叶向高和周起元、钱谦益辞行。

钱谦益和周起元纵然心中不快,可是也无法阻拦,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随着高攀龙而去。

很快,酒楼之上走得只剩下一桌人,只有钱谦益和周起元仍然在陪。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众人只觉得食之无味,于是闲聊一阵后,由周起元等护着叶向高登车,朝着码头而去。

坐于马车之内的孙越陵看着窗外飞雪,心中却是十分添堵,闷闷不乐。经过这一次款待,高攀龙、周顺昌等人强势而来后,让他彻底看清了自己在江南仕林中的地位。在高攀龙、周顺昌等人眼中,他孙越陵连一个屁都不是,对他冷遇若斯,不因为他在朝中担任司职而有丝毫尊重。

恐怕钱谦益、张溥等辈之所以对他表面恭敬,也全是看在叶向高的颜面之上,心中更不知是何想法,究竟对他这个出身卑微、擅接中旨的东林异类感观如何。

他越想越是气馁,愁闷之心更甚。

与他同乘一辆马车的韩弱水、东方胜平心中也不好受。孙越陵受辱,他们脸上也没有光彩,纵然他们这一行人受皇命赴任,可到了这江南风气弥嚣之地,竟然半点威风也耍不起来。

孙越陵胸中气闷无比,越想越是心惊。要是情况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别说改变东林党了,他恐怕要被高攀龙、周顺昌等人摒弃于外,再不为江南仕林所容。

不能这样默默等死,必须要有所作为,孙越陵猛地狠下心来,事在人为,江南一带是整个东林党的大本营,要想在东林之中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在江南扎下根基,否则一切都是空花水月。虽然他现在不能留在江南,可是他的大部分手下兄弟未必便不能留下,只要他们在江南开花散叶,强势经营,对他将来入主江南,一定能够发挥很大助力。

张溥、杨廷枢之辈不就是被拥有极大权势的金陵会给拉拢过去了么?他整个孙府的家业也不小,如果韩弱水他们能在江南苦心经营的话,未必便不能独占一方。

想到这,他对着韩弱水脱口而出道:“弱水,有一件事,我想交给你去办,这件事关系甚大,也只有你,才能让我放心。”

韩弱水似乎一直在等这他说话,听他开口,双目精光闪闪,对着他道:“大人,莫不是想将我们留在江南?”

果然是心思相通,孙越陵点头道:“正是如此。”

大船之上,孙越陵看着孙府的人和雇来的挑夫将一箱箱物什从船上搬下,心中一阵感慨,转过头来对着韩弱水继续交待道:“从今日开始,你们便留在苏州全力经营,一切以你为首。你们要在江南广购房屋田产,将我们落下的生意一一回复,这是其一;其二,我会修书二封,一封给四川白石城楚镇南,让他与你互为通商。另一封给三十六道武承德,让他们那边也照顾照顾你们的生意;其三,你不仅要经营诸般生意,还要结交当地权贵,尤其是以张溥、杨廷枢为首的小东林,纵然不能将他们拉拢过来,也要与之保持密切关系,让他们认同我们。”

韩弱水一脸郑重,仔细听着孙越陵的吩咐。

孙越陵接着说道:“光靠这些可能还不够,你们还要向金陵会学习,尽力为江南士子提供便利,支持他们开设讲学书堂,圈结成社,并请一些名家、大儒来为他们讲学授课。”说到这里,从身后拿出一摞书册来,放在韩弱水身前,语重心长道,“我们东堂的讲学授课,不仅仅是儒家经义,这些内容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你要逐步影响他们,让他们将这些书本作为讲学的侧重方向。”

韩弱水拿出书目来一一看过,只见都是《农政全书》、《火攻要略》、《几何原理》等书,不由讶道:“大人,这能行么,毕竟江南士子们对于儒家经义更为看重,这些实用治世之学,他们能读得懂,听得进?”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将你留下来主持江南大局,你肩头上的担子很重啊!”孙越陵慰叹一声,将他们留在江南也是迫不得已之法,事情不去做,怎么就知道一定不能成功?继续道,“这都是当年在京师之时,徐光启老先生送与我的书册,你要将这些书刊印出来,广为散布,请一些懂得这方面的人来传讲,要想办法让这些书籍成为江南一带流行的书册,纵然那些书生们一时之间不能认同,也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韩弱水点了点头,道:“大人放心,我一定尽力去做。”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