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越之佳期春尚好第6节(2 / 2)


  ☆、傲慢

  待她醒来,已是未时,夏晓侍候她起来。刚整理好仪容,便有侍女过来敲门请安。

  “晋王妃在兰茹亭里设了宴,请林小姐过去。”侍女带着林惠涵等人向西过廊,沿着大理石道去。低头细看这路,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转过一座假山,来到亭子前。

  林惠涵抬头仰望,门前大大的“兰茹亭”三字,亭子周围放下了帐幔帘子,只留一面,对着湖,风月无边。亭子里面布置得极雅致,铺设着昂贵的毡子,摆放着珊瑚、玉石等盆景,设有石桌石椅,苏凌怡及其侍女已在亭内,正悠闲的坐着,看来已等候多时。

  林惠涵不紧不慢的上前,曲膝行礼,晋王妃摆摆手,示意她坐下,道,“姐姐这午休可睡的安稳?”

  林惠涵浅笑点头。

  “这样的天气,万里无云,最适合在亭子里赏景喝茶了。”

  扫了一眼石桌,已摆好了茶具,旁边有一个小炉子,烧壶的水已经开了,冒着热气。

  林惠涵抬眼望前,“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我观晋王府正合着这诗景,妹妹好雅兴!”

  苏凌怡喝了口茶,“你可不要打趣我了,我哪会欣赏甚么,这院子是晋王爷修的,我不过是借光来邀你赏罢了。”

  说着看着远处的几支廖廖桃花道,“二月下雪时那才漂亮呢,整个湖都结了冰,澄澈的很。靖王府也有这么一个大湖,往日总是和姐妹们一处折了桃花扔水里,可好玩了!”这是京中的一个习俗,在立春折了最好看的桃花枝扔到水里,若漂的越远则代表得到的福气越长久。

  想起往事,苏凌怡有些惆怅,“这一两年,姐妹们也出嫁了,也就没再聚过了,”笑了笑,拉着林惠涵的手道,“幸好我还有你这个好姐妹。”

  “你若是想她们了,便邀她们一起来晋王府耍,嫁的远的,写了信寄过去便可,何必在此惆怅?”

  回过神来,苏凌怡道,“姐姐说的是,下次我也邀了她们到府上来,大家一处耍才热闹呢!”

  想开了,便把此事抛在脑后,苏凌怡兴致勃勃的拉着林惠涵品茶赏景,雅兴大发之时,苏凌怡唤人送了笔墨纸张上来,道,“我观这景也合诗意,不如我们各自赋诗一首,总不算负了这良辰美景。”说着把毛笔递给林惠涵。

  林惠涵一听,头都大了,自己最厌烦就是读诗书了,只善工算,哪会作甚么诗词,推辞道,“我不善作诗工词,腹里无墨,哪比的上你啊?还是你来吧。”

  苏凌怡佯装生气,嗔了她一眼,“又不是去考功名,这里只我们两个在此,又没有旁人,怕甚么?”

  林惠涵无果,只得提手执笔,侍女已磨好了墨。沉思一刻钟,在脑中搜刮许久,勉强凑了八言绝句,便停笔。回过头,苏凌怡已写满了纸。

  把二人的诗词摆在同一桌上,苏凌怡先看了林惠涵的诗,道,“姐姐写的一手好字,”捂嘴笑,“只这诗,看来这一年不见,姐姐还是不喜诗词工律。”

  林惠涵臊红了脸,不由得在她手臂上捏了一把,“叫你奚落我!你明知我最不耐烦这些诗词的,偏要作怪让我出丑!”她仔细的看了苏凌怡的诗词,暗暗惊赞,不愧是靖王府教养出来的大家闺秀,也是才女一个。

  二人正嬉闹着,突而帐幔外传来女声,道,“我还道是谁在此呢,原来是嫂子。”二人皆转过头,只见帐幔被卷起,接着一位妙龄女子进了来,着青绿色百水裙,柳眉细长,玉腮粉红,后面还跟一位姑娘,圆圆的小脸,看着比她小了些,还未完全长开。

  那青衣女子见了晋王妃苏凌怡也不行礼,神色略微傲慢,扫了一眼石桌,嗔了她一眼,道,“嫂子好雅兴,躲在这里吃茶吟诗,也不叫上我。”林惠涵听着,猜想这应该便是晋王爷的嫡妹了。

  “书雯,今日怎么如此有空?”苏凌怡微微一笑,邀她们二人入座,并一一为对方介绍。那青衣女子唤做唐书雯,晋王爷的嫡亲妹妹,年芳十六。另一女子则是庶妹唐月婵,今年才十四岁。

  唐书雯懒洋洋的道,“原来是林侍郎府的四小姐,”斜了几眼林惠涵写的诗,“不是道林府是书香门第吗?我看也不过尔尔。”

  当下气氛有点冷。没人想到唐书雯会说的如此直白。

  林惠涵听了也不生气,沉稳的道,“让唐姑娘见笑了,小女子确是不像在座诸位能诗善词,林府的其他姑娘比我好多了,若以后有缘,唐姑娘也可以和她们切磋切磋。”若唐书雯嘲讽的是她一人,她倒还可以一笑而过。不过她污侮的是林府的名声,这就不得不站出来澄清了。

  苏凌怡也不满唐书雯的傲慢,但因着她是小姑子的身份,也不好多说,忙打圆场道,“不过是我俩闹着玩而已,当不了真。”

  “我也不怎么会赋诗,可能比林姐姐还差呢。”唐月婵羞涩的道,为林惠涵解围。

  唐书雯闻言瞪了她一眼,她不就随便说了句,她们就都为那个林府姑娘解围,不过是个小小的侍郎府的女眷,能跟她堂堂郡主比吗?

  “如此干坐着好生无聊,书雯琴艺超群,还是京中有名的才女呢,不如你给我们弹奏一曲吧!”晋王妃道。

  唐书雯脸色微红,嗔了她一眼,道,“嫂子,还有外人在呢,哪有这么夸人的,我可担当不起。”不过脸上的得意隐隐可见。

  苏凌怡又劝了一次,唐月婵也在一旁附和,她这才故作谦虚的站起来道,“那我就欠丑了。”

  唐书雯使人将一旁的古筝搬来,纤纤玉指抚上琴弦,食指一动,美妙灵动的琴声从指间流泻而出,委婉连绵,似丝丝细流淌过心间,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

  林惠涵以前便听说晋王府的教养极严,特别是对女子,更是要求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今一闻,果然不同凡响,难怪唐书雯小小年纪便得了才女的称号。

  而此时另一边,晋王爷唐鹤轩正在书房中招待一位刚回京不久的贵客。如若不是极重要的人,是绝不可能出动晋王爷亲自接待,更不要说是在书房如此私密重要的地方了,可见此人在晋王爷心中的地位之高,身份之尊贵。

  晋王爷唐鹤轩摇了摇手上的骨扇,一副放松慵懒的样子,道:“恒之,这次南下,似乎太久了些,这可不像你平日的风格。”原来此人是顾阁老的嫡孙顾璟容。

  顾璟容站在窗边,一身贵气,闻及此话,清冷威严的脸上并没变化,扫了他一眼道,“此事秘密南下泄露了。”

  “甚么?”唐鹤轩闻言大惊,收起扇子,表情凝重,“怎么会如此?”

  “是左相的人,他知晓了我要密查荆州贪墨一事,在回去路上的马车动了手脚,若不是察觉的早,恐怕我不死也要受重伤了。幸好偶遇了京中林府的家眷,借了马车。不过他们应该不晓得我的身份。”顾璟容目光沉静,手指轻敲桌面。

  “恒之所说的,可是林侍郎所在的林府?”

  顾璟容扬了扬眉,“正是。可有甚么不妥?”平日里可不见他如此关注底下的官员,更不要说这小小的侍郎府了。

  唐鹤轩浅笑,道,“这可巧了,王妃今日宴客,请的正是林府的女眷。”

  顾璟容对此却不感兴趣,继续道,“左相的人,埋的很深,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挖出一个奸细,不过是个传递消息的。”

  “你的意思是,还有其他的人潜在咱们的人中间?”

  “嗯,”顾阁容眼眸幽黑如墨,“据我所知,应该还有一人,不过他潜的太深了,若不是此次荆州贪墨案牵连太大,那人急了,恐怕也不会这么快露出马脚。”

  二人在书房中谈论许久,不觉已过了一个时辰。“此事还需多加商议,荆州贪墨一案可不是小事,本王也没想到,这次牵连的人居然这么多。我看不久,这朝廷又会掀起一番风雨了。恒之,你先按兵不动,待我明日上朝禀了皇上,再作定夺。”

  “随你吧,我只管查我的,其他的事你处理便是,我不干预,”顾璟容放下茶杯,幽深的眼眸不为所动,“区区小事,下次就不必再劳烦我了,我倒宁愿戎马征战,在战场上多杀几个匈奴,也不愿参和这些杂事。”

  唐鹤轩闻言爽朗大笑,“恒之,你还是老样子,以你的出身和才华,成为像你祖父顾阁老一般的人物指日可待。你倒好,好好的文官不去做,偏要弃笔从戎,跑到那荒凉的大西北活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