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590章 俞龙戚虎

第0590章 俞龙戚虎

巩婷问道:“子涛,亏你还是在城关镇长大的人,难道不了解旧城墙的历史吗?”

陈子涛摇头道:“真不了解,从小时候记事起,就知道旧城墙是被封闭起来的,谁也不许上去,只记得十多年前建造县领导住宅区时,好象拆了一点旧城墙,当时还引起过一场争论。”

林丹英指着巩婷道:“关于城关镇旧城墙的资料,都装在她的肚子里,因为她是业余研究旧城墙的专家哦。”

又是业余,又是专家,陈子涛笑了,忍不住伸手在巩婷的肚子上摸了一下,“姐,你把你肚子里的学问倒出来吧,要不然,我帮你压出来也行。”

笑了笑,巩婷道:“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的资料显示,旧城墙的最早历史,可以上溯上四百二十六年前明朝嘉靖的一五五八年,那时的城关镇仅是一个小村落,只有九户人家,所以城关镇的第一个名字就叫九户庄,据地理地质资料记载,当时的九户庄离海岸线只有六华里,有一条名叫通川的小河直通大海,所以城关镇当时又叫通川村,当时的城关镇既是一个小渔港,又是通向内陆的交通要塞。”

“城关镇的四面旧城墙分四次建成,东面面向大海的那段旧城墙又叫俞墙,俞是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姓,因为东面面向大海的那段旧城墙就是他主持下于一五五九年开始兴建的,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今福建泉州晋江人,他是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另一个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俞大猷还曾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他曾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生前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俞大猷早期拜王宣和林福为师学习《易经》,得到蔡清的真传,后又拜赵本学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俞大猷曾经说兵法术数从五起,犹如人身有手、足、头五体一样,虽然领有百万之众,但可以使他们协调一致、合为一人之用,之后又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术。[1] 俞大猷家里虽然屡告贫乏,但他却意气自如,父亲病逝后,俞大猷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

“明嘉靖十四年即一五三五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福建金门,这里的军民常无事取闹,告到公庭,难于治理,俞大猷采取教化的方法,诱导他们以礼让为先,于是诉讼也就停息,当时倭寇屡屡作乱,俞大猷从此开始了征战倭寇的人生之路。”

“嘉靖三十五年即一五五六年,明朝廷特地任命都督刘远为东江总兵官,兼职管辖苏、松诸郡,治理倭患,但刘远却毫无作为,在朝中大臣的争取下,俞大猷得以代替刘远为东江总兵官,不久之后,俞大猷击败西庵、沈庄及清水洼一带的倭寇,明朝廷恢复俞大猷家世袭的特权,同年俞大猷大破徐海倭寇,浙西的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但沿海的倭寇依据险要,与官军抗衡,官军将其围困,而难以攻克,此时作战勇猛的狼兵、士兵都已遣散放归,而从四川、贵州调集的麻寮、大剌、镇溪、桑植六千名士兵刚到,俞大猷乘大雪天,四面攻击舟山倭寇,倭寇拼死作战,杀死了士官一名,各路官军愈益争先,冲上去焚毁了敌人栅栏,倭寇死亡甚多,逃出来的也被歼灭,舟山倭寇被官军扫平,俞大猷以战功先后升任都督佥事、署都督同知。”

“嘉靖三十七年即一五五八年,俞大猷与戚继光合兵对盘踞岑港的倭寇展开猛烈的进攻,倭寇虽然死守,但终于抵挡不住,造船从岑港转移到柯梅,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追击,击沉倭船一艘,其余倭寇于是流窜到闽、广一带,俞大猷先后杀倭寇四五千人,几乎平定倭患,但是由于官军将倭寇围攻一年不能攻破,胡宗宪觉得让胡宗宪觉得倭寇出走更有利,于是暗地让敌人逃跑,并不督兵追击,御史李瑚就此事弹劾胡宗宪时,胡宗宪却将罪责推到俞大猷头上,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剥夺他的世袭荫庇的特权。”

“同年年底,俞大猷携家暂居九户村,个人出资修建城墙,动员当地民工一千余人,历时三个月又十七天,修建了一条面向大海,宽八米高十米长一千七百余米的城墙,这就是城关镇旧城墙的由来,后人为了纪念俞大猷,就将城关镇旧城墙的东段称为俞墙。”

“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而巡按李良臣以奸贪之罪弹劾他,兵部坚决为其辩诬,皇帝诏令俞大猷回原籍听候差遣,后来起用为南京右府佥书,未及赴任,后又以都督佥事出任福建总兵官,一七七九年病故于任上。”

陈子涛看着巩婷和林丹英道:“我只听过戚继光,这个俞大猷我知道得还真不多。”

林丹英道:“这就叫书到用时方恨少,按年龄算起来,俞大猷比戚继光大二十五岁,应该是戚继光的长辈呢。”

巩婷道:“不熟悉俞大猷没关系,他生平还喜欢写诗,他自己曾说,欲写心中无限事,不论工拙不论多,你只要记住俞墙和这两诗,就能记住俞大猷了。”

陈子涛道:“姐,你接着说说戚继光吧,我小时候听说旧城墙与戚继光有关,应该不会只是传说吧。”

巩婷点头道:“城关镇旧城墙的北面和南面都是戚继光修建的,但他修建城墙是在一五七八年,整整比俞大猷晚了二十年呢。”